毕业设计类全套文件的下载平台

寄宿初中生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 文档格式:.doc

文档分类: 学前教育

< / 26 >

还剩... 页未读,继续阅读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

关于本文

  • 本文标题:寄宿初中生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oc
  • 链接地址:https://wk.sbvv.cn/view/19165.html
  • 内容摘要:包头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寄宿初中生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院系,教科院应用心理系 专业,应用心理学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寄宿生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关于寄宿生的研究也不断增多。寄宿生相比走读生,需要面对更多更重的生活学习思想的压力,他们和走读生相比,他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比较少,没有家人和以前同学的陪伴,加上不适应的寄宿学校的日常管理,难免会在学习生活上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再加上学校封闭单调的学习生活,极易产生一种孤独感。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孤独感发生发展的高峰期。孤独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本研究通过问卷法,采用孤独感问卷对衡水市汇龙中学和第三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共623名学生进行集中施测,使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数据差异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寄宿初中生的孤独感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相关 寄宿初中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寄宿初中生与非寄宿初中生的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初中生孤独感学业成绩 Abstract Juniorhighschoolstudentsareinanunbalancedstateof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andfacethepressureoffurtherstudysotheytendtohavenegativeacademicemotionandthenaffecttherelatiohipbetweenacademicachievementandparentchildrelatiohip。Previousstudieshaveshownthatparentalrearingstylehasacertainimpactonmentalhealthanxietydepressionandsoon。Thisstudyexplorestherelatiohipbetweenparentalrearingstyleandacademicemotionfromthepepectiveofparentalrearingstyle。 Parentingstylerefetotheparentchildrelatiohipasthecenterinfamilylife。Parentsraiseandeducatetheirchildreninacommonwaywhichisasummaryofthecharacteristicsofparentalupbringing。Academicemotionrefetotherelatedemotionalexperiencesproducedbystudentsintheteachingprocessincludingdisappointmentatmosphereexcitementboredometc。 Inthisstudy623studentsfromGrade7Grade8andGrade3ofHuilongSchoolandNumber3middleschoolinHengshuiCityweretestedbyquestionnaireparentalrearingstylequestionnaireandacademicemotionquestionnaire。Spsssoftwarewasusedtodescribeandanalyzethedifferences。Correlationandregressionanalysisobtainedthefollowingconclusio。 1。Therearecertaingenderandgradedifferencesinparentalrearingstyleofjuniorhighschoolstudents。 2therearecertaingenderandgradedifferencesinacademicemotionofjuniorhighschoolstudents。 3thereisa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parentalrearingstyleandacademicemotionofjuniorhighschoolstudents。 4theparentalrearingstyleofjuniorhighschoolstudentscanpredicttheacademicemotionofjuniorhighschoolstudents。 Keywords:middleschoolstudentalonenessacademicrecord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问题提出 1 二文献综述 1 三研究假设 5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 5 一被试 5 二方法的选择 5 三测量工具 6 四实施过程 6 第三部分结果 7 一寄宿初中生孤独感的研究现状 7 二寄宿初中生与非寄宿初中生孤独感的研究 8 第四部分分析和讨论 10 一寄宿初中生孤独感的研究现状 10 二寄宿初中生与非寄宿初中生孤独感的研究 10 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 11 一结论 11 二教育建议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第一部分前言 一问题提出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学校数量不断增多。家长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并合适的学校至关重要。寄宿与走读,到底哪个对孩子的学习发展更好,让家长犹豫不决。寄宿生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关于寄宿生的研究也不断增多。寄宿生相比走读生,需要面对更多更重的生活学习思想的压力,他们和走读生相比,他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比较少,没有家人和以前同学的陪伴,加上不适应的寄宿学校的日常管理,难免会在学习生活上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再加上学校封闭单调的学习生活,极易产生一种孤独感。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孤独感发生发展的高峰期。孤独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寄宿初中生和父母的互动频率相对较少活动空间比较局限社会实践相对薄弱,以及封闭环境下信息接收量少,极易产生孤独感,影响学业成绩。但目前关于寄宿初中生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的实证研究比较少。一般认为,孤独感会影响学业成绩。因此,本研究决定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寄宿初中生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可以补充孤独感与学业成绩学校寄宿与否三者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初中生孤独感现状,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成绩低迷的原因,从而找到增进学习的方法,也利于家长为孩子选择寄宿学校还是走读学校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孤独感的概述 1。孤独感的概念 Weiss认为,1973,孤独感是当个体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指出当人际关系网络出现某种质或量的重要缺陷时,人们所产生的不愉快感即为孤独感。受他的启发,Peplau和他的学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对成人的孤独感进行研究,并创造了UCLA孤独量表。促进了国外对孤独感的研究迅速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国内外心理学家对孤独感的定义仍有争议。 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们又深入了孤独感的概念。Perlman&Peplau指出,孤独感是指个体在社会关系网络不足时的不快乐体验,包括社会关系在数量上的不足和质量上的低下。Peplau&Perlman,1982)认为孤独感是个体渴望达到和实际拥有的人际关系水平间所存在距离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感受和体验Burgess等(1999)认为青少年儿童的孤独感界定应该与青少年自身的感受相联系,是感到孤单的和悲愁不快乐的,这种感受非常具体,也非常直观Ert和Cacioppo(1999)认为孤独感是个体对自己社交状况的一种主观体验,当一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数量和质量低于他的期望时,孤独感就产生了。如岑国真(1996)认为孤独感是个体发现社会交往或人际关系未能满足自己的期望,自己认为被忽视被遗忘的一种主观认知和体验,从而导致的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李传银等(1999)认为孤独感是当个体不满意自我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由于期望的交往水平和实际的交往水平的差距而导致的一种负面体验或感受,这种体验或感受经常会伴随着消极的情绪反应和痛苦难耐的精神空落感,如无助寂寞孤立郁闷等。 他和PeplauCutrona创制了广为采用的UCLA孤独量表。UCLA孤独量表主要用于对由于个体对社会交往的渴望水平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引起的孤独的评价主要是用来评估个体在友谊性爱与亲人和团体关系等社会交往方面的数量与质量者Geon,1973,&Perlman,1979,编制了STLS状态特质孤独量表Asher,1984,编制CLS儿童孤独量表对于实际同伴关系的评价对其社交能力的知觉对重要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程度的知觉Scalis,Ginter和Getein,1984,价孤独个体的某些情感的强度和频度Marcoen,1987,编制对孤独的积极态度与父母相关的孤独对孤独的消极态度和与同伴相关的孤独Cramer,2000,从三个角度编制了SELSA孤独量表邹泓,2003,编制的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包括对重要关系未满足的程度纯孤独感对目前同伴关系和社交能力的评价四个维度,且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社会孤独感发展孤独感和自我孤独感Demir(2003)认为同伴关系能解释青少年孤独感34%的变异邹泓(1998)研究表明,朋友和老师的价值肯定同伴接纳水平与孤独感呈负相关俞国良等人(2000)研究表明,儿童的孤独感与同伴接受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孤独感是个体对自己的情绪反映和行为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及自己在同学中学业水平和所处社会关系地位的知觉而引起的失落孤寂无助和不满等不积极主观体验人们对社交情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曲可佳(2010)等人通过人际关系对人格因素和孤独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情绪性和开放性水平能邹赐岚,2005,研究发现大学生孤独感与人格特征总体上存在显著相关邹赐岚申继亮等(2003)研究发现老年人的9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存在相关LouckS(1980)研究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概念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张秀春等,2011,发现大学生孤独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刘连龙等,2009,研究表明,经常使用网络的人张涵,2010,纵向比较了不同年级性别的寄宿学生的孤独感,发现中小学寄宿生孤独感特征可以较好地预测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贾红媛,2002,发现寄宿生的心理问题比较集中在一些人际关系上李焕英等,2013,对高中学生调查发现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寄宿生和走读生无显著差异1 21被试在性别年级上的分布 初一 初二 初三 合计 寄宿 男生 50 42 48 140 女生 43 41 44 128 非寄宿 男生 65 69 54 188 女生 62 62 43 167 合计 220 214 189 623 二方法的选择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辅助以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和访谈法。 三测量工具 初中生孤独感评价量表(EMBU) 本研究选用李克玉编制的关于初中生孤独感的问卷进行调查。李克玉通过对UCLA孤独量表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编制的开放性问卷得到的结果,总结出初中生孤独感的维度,并通过反复修订,编制出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问卷。此问卷共27道题,用于调查初中生孤独感现状及特点。 四实施过程 将初中生孤独感问卷装订成册,另发答题纸。要求被试完成答题纸上的对个人基本情况的调查。 采用团体测验的方式,测试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主试由笔者担任。施测时以班级为单位由主试讲明注意事项,确保被试正确理解问卷内容并要求其认真回答问题。被试独立填写问卷。 当时回收问卷并逐一审核并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将有效问卷的数据结果换算成标准分,对问卷各项统一编码,所有数据由SpssforWindows13。0进行录入管理和分析。 第三部分结果 一寄宿初中生孤独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一,寄宿初中生孤独感的总体现状 表31展示了寄宿初中生孤独感整体水平,在满分90分的前提下,可见目前寄宿生孤独感的分值还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他人拒绝带来的孤独感最为强烈。初中寄宿生孤独9, 因子 M SD 他人拒绝 25。64 5。301 孤独感受 9。71 3。829 他人接纳 16。21 6。106 总分 51。55 7。119 ,二,寄宿初中生的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表32展现了寄宿初中生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结果发现除了他人接纳因素呈正相关以外,其他因素与学业成绩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表32寄宿初中生的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相关性 因子 他人接纳 孤独感受 他人拒绝 总分 学业成绩 0。489 0。451 0。454 0。268 ,三,寄宿初中生的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采用线性回归法,以学业成绩分数为因变量,以建构回归方程。3展现了寄宿初中生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孤独感总分及各个维度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结果是显著的 学业成绩=6。650他人拒绝+510。812 学业成绩=10。529孤独感受+505。267 学业成绩=8。250他人接纳+191。539 学业成绩=3。364总和+576。476 表33寄宿初中生的孤独对学业成绩的预测性 因变量 自变量 贝塔 B t P R2 F P 学业成绩 他人拒绝 。454 6。650 8。327 。000 。206 69。332 0。00 孤独感受 。451 10。529 8。252 。000 。203 68。101 0。00 他人接纳 。489 8。250 9。160 。000 。239 83。901 0。00 总分 。268 3。364 4。542 。000 。072 20。630 0。00 二 表34反映了性别因素在寄宿初中生中起到的作用,结果显示女生在总分他人拒绝以及孤独感受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表34不同性别寄宿生孤独感 N=140 女 N=129 因子 M SD M SD T 他人拒绝 15。71 5。54 16。75 6。65 1。39 孤独感受 9。01 3。32 10。47 4。20 3。16 他人接纳 总分 25。86 50。59 4。97 6。67 25。39 52。60 5。64 7。46 0。73 2。33 ,二,寄宿初中生的孤独感在年级上的差异 表35反映了不同年级寄宿生孤独感5不同年级寄宿生孤独感 N=192 初二 N=85 初三 N=92 因子 M SD M SD M SD F 他人拒绝 15。78 6。02 5。52 17。28 15。64 6。70 1。95 孤独感受 8。86 3。38 3。62 10。72 9。63 4。28 5。41 他人接纳 总分 25。74 50。38 5。5 5。90 5。38 6。68 25。14 53。14 25。99 51。26 5。00 8。46 0。59 3。51 ,三,寄宿生与非寄宿初中生孤独感的差异 表36展现了寄宿初中生与非寄宿初中生孤独感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发现在总分及其三个维度上,寄宿初中生平均分低于非寄宿初中生,除了孤独感受维度以外,非寄宿生在其他分值上都显著高于寄宿生。 表36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孤独感差异比较 非寄宿 N=358 MSD 寄宿 N=269 MSD T 他人拒绝 17。84 6。68 16。21 6。11 3。15 孤独感受 10。60 4。26 9。71 3。83 2。70 他人接纳 总分 25。59 54。04 4。99 8。45 25。64 51。55 5。30 7。12 0。10 3。90 第四部分分析和讨论 本次研究以寄宿初中生为主要研究群体,孤独感学业成绩二者的关系为研究突破口,并对寄宿初中生孤独感产生的机制从性别年级以及是否住宿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以下的结果, 孤独感在寄宿生初中这个群体较为常见,并主要通过他人拒绝他人接纳两个因子体现。随着年级的提高,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竞争压力使得初中生不在像小学时那样轻松,由此因孤独而引发的各种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极大地提高,张涵,2010,。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当对此引起的重视。 通过使用问卷对他人拒绝孤独感受他人接纳三个维度以及总分与学业成绩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得出,结果发现总分及三个维度上均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相关。结果表明了寄宿初中生孤独感与学业成绩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也与相关研究结果,张亚莉,2010,一致。初中生心理上孤独感的表现会影响其学业成绩,而学业成绩较差而引起的挫败感同伴的竞争压力家庭和老师的期待又会进一步加深初中生的孤独感。 而对寄宿初中生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孤独感总分及各个维度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结果是显著的具有预测作用。具体来看。对于他人拒绝孤独感受和孤独感总分而言,分数越低其学业成绩越高。而对于他人接纳维度而言,其分数越高其学业成绩也就越高。由此可见,孤独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也表明如果学生不善于从所处的孤独环境中发展积极的认知,保持解决问题的乐观态度和信心,将会对化解和战胜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产生消极影响,从而不能够取得更出色的学业成绩。 br...
  • 版权声明:知知范文网 本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归相应内容作者或权利人所有,本站不对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
  • 内容来源:本站所有内容均有网络公开等合法途径整理而来,该资料仅作为交流学习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任何访问,浏览本站,购买或者未购买的人,就代表已阅读,理解本条声明
  • 免责声明:内容所标价格,是对本站搜集、整理资料以及本站运营必须费用支付的适当补偿,资料索取者尊重版权方的知识产权,谢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长治毕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20025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