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类全套文件的下载平台

李白饮酒诗风格研究

  • 文件大小:43 (KB)
  •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论文

< / 12 >

还剩... 页未读,继续阅读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

关于本文

  • 本文标题:李白饮酒诗风格研究.docx
  • 链接地址:https://wk.sbvv.cn/view/21236.html
  • 内容摘要:李白饮酒诗风格研究摘要李白作为盛唐诗坛代表人物之一,其饮酒诗受前代文人、道家思想以及自身性格和经历的影响,气势恢宏,结构跳跃,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其诗借助鲜活灵动的语言句式,寄寓浓烈深刻的情感,造就了以豪放飘逸为主导的风格。诗中开合自然、浑然天成的意境,结合李白旷达洒脱的心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得诗歌兼有旷达风格,而李白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经历也使其诗带有悲慨色彩,因此其饮酒诗形成以豪放飘逸为主导,兼有旷达、悲慨的风格。李白饮酒诗奠定了自身在诗坛的地位,也给唐代诗坛带来较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李白;饮酒诗;风格AstudyonthestyleofLibaisdrinkingPoemsABSTRACTLiBaiasoneoftherepresentativefiguresinthepoetrycircleoftheTangDynastyhisdrinkingpoemsareinfluencedbythethoughtsoftheliteratiandTaoistsofthepreviousgenerationaswellashisownpeonalityandexperience。Theyaremagnificentinmomentumleapingitructurestrangeinimaginationandbroadinartisticconception。Withthehelpofvividandflexiblelanguageandsentencepatterhispoemsembodystrongandprofoundemotioandcreateastyledominatedbyboldandunrestrainedelegance。ThenaturalandnaturalartisticconceptioncombinedwithLibaisopenandfreemoodandpositiveandoptimisticattitudemakeLibaispoemshavebothbroadmindedstylewhileLibaisexperienceofnotalentandnodoortoretutothecountryalsomakeshispoemshavethecolorofsadness。ThereforehisdrinkingPoemsformthestyleofboldandunrestrainedandelegantastheleadingandalsobroadmindedandsad。LiBaisdrinkingpoetryestablisheditspositioninthepoetrycircleandalsobroughtprofoundinfluencetothepoetrycircleofTangDynasty。Keywords:LiBaiDrinkingPoemsStyle目录一、文献综述1二、绪论1三、李白饮酒诗风格的具体表现2(一)豪放飘逸21。气势恢宏壮大,结构跳跃捭阖22。想象丰富奇特,善用夸张比喻33。语言鲜活灵动,格律形式不拘3(二)旷达4(三)悲慨5四、李白饮酒诗风格产生原因5(一)前代文人风气影响6(二)道家思想和侠客精神的影响6(三)自身性格和经历7五、李白饮酒诗风格对个人及唐代诗坛影响7(一)对个人地位的影响7(二)对唐代诗坛的影响7参考文献8一、文献综述国内目前对于李白饮酒诗风格的专门研究较少,更多的是对李白所有诗歌整体诗风的研究,主要如下:对于李白诗歌风格产生原因方面,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杨菲在《李白诗歌主导风格阐述》中,从诗人性格、内心情感、诗歌本身几方面对李白诗风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其中包含部分饮酒诗。文中作者认为李白诗中有着佛、儒、道三教精华所在,正是由于三种不相容的文化都集中在李白身上,再加上自身复杂的思想性格和“功名身退”的理想,其内心世界常处于剧烈的矛盾中,才使得李白的诗风既有平静又有狂放,既有豪迈又有飘逸。而李春艳、梁存发、贺剑飞等人对李白不同类型诗的风格进行了分析,他们则认为李白诗风受其道教信仰影响较大,文章多探讨李白的创作风格与道教自然的关系。任磊、刘鲁倩、郑锦等人对李白饮酒诗蕴含的文学及思想渊源做出研究。李白创作饮酒诗的原因有很多,从文学角度来说是时代风气的熏染和前代魏晋名士的熏陶;从思想方面来说,李白一生思想极为复杂,但是在其饮酒诗创作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道家和游侠精神。[1]邱旭在《饮酒与李白诗风形成》中分析李白诗风与饮酒的关系。酒是有着深厚文化意蕴的饮品,更有舒心畅志、解愁忘优、助情发兴的神功奇效。文人饮酒更多的是借助酒的力量愉悦性情或激发灵感。李白时而浅酌微吟,时而狂歌痛饮,作为诗歌也相应的展现出逸态凌云、气骨高举的风格。[2]康怀远在《李白诗歌分期论略》中对李白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进行研究,作者认为李白在出蜀前后诗风以飘逸为主,入长安后变为豪放,被放还后是豪放中带有愤闷和沉郁,到了晚年被流放,诗中就充满了悲壮和不平之意。李连发、田莉、袁冬等人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进行了研究,其中也包含了部分饮酒诗,通过分析李白诗的表现手法,研究浪漫主义诗风及其形成原因。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包括胸怀天下的人生理想;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思想。李白通过大胆的夸张、多变的情感、清新的语言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统一,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盛唐时期繁荣安定的社会特点,再联系李白豪放的性格和丰富的阅历,造就了其与众不同的浪漫主义诗风。在不同诗人饮酒诗异同方面,朱俊俊、徐晓璐、樊婧等人将李白饮酒诗与其他诗人饮酒诗作出比较。他们将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等诗人的饮酒诗作出比较,分析不同诗人饮酒诗在风格和艺术特色上的共同点和区别。二、绪论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繁荣和鼎盛时期,诞生了许多有名的诗人,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提到唐诗和酒,人们常会想到李白。李白是盛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的《李白全集》和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外编》统计,现存诗(词)约1070余首。除去存疑、伪诗、同诗异名和与他人诗作相同的不计外,还有千余首。李白写饮酒和关涉到酒的诗,《李白酒诗注》一书收达251首之多,占了他现存全部诗作约14,我们称这些诗为酒诗。在《李白全集》中有三种类型诗,即:一是疑为伪作或模仿之作,如《暖酒》、《少年行》、《笑歌行》、《悲歌行》、《草书歌行》等;二是为他人之作,如《送别》、《送友生游峡中》为岑参和张籍的作品;三是同诗异名,如《送赵云卿》、《东武吟》,又分别以《赠钱徽君少阳》、《还山留别金门知己》诗名收入《李白全集》里。这些诗篇,虽写了饮酒,但未被计算在251首之内。经过粗略的计算,李白在酒诗里,使用酒字为274次,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在李白的笔下,写饮酒的时候,并非只用一个酒字,有时用的是洒的别称流霞、睡有时用的酒后的感觉一一醉;有时用是饮酒的动词酌;有时运用的是酒器的名称,如杯、壶槽、尊、筋、金悬;有时用的是以酒祭祀的词回等。李白对这些词语使用的情况是“流霞”4次,酶3次,醉159次,酌39次,壶34次,筋25次,搏(尊)38次,金蕾6次。[3]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说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与诗在李白身上交融出一个独特的人格。他有时踌躇满志,有壮怀激烈的雄心;有时又慷慨洒脱,不拘泥于世俗。他时而有儒风,又时而有侠气。得意了要喝酒,失意了也要喝酒。因此,李白的饮酒诗风格复杂多变。司空徒在《二十四诗品》中谈诗的风格,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4]李白饮酒诗风格以豪放飘逸为主导,兼有旷达、悲慨的风格。三、李白饮酒诗风格的具体表现(一)豪放飘逸李白饮酒诗以豪放飘逸为主导风格。所谓豪放,司空徒的《二十四诗品》中描述为“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5]张国庆在《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中解释为,开放不羁的心胸,充盈浩荡的元气真力,由真实本性勃发而出的“豪”乃至于“狂”,瑰丽奇伟的万象。前三者均主要就诗人的主观胸襟气度着眼,后者则主要就诗歌的表现、意境、意象而言;前三者催生出后者并在后者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后者则以千汇万状的瑰伟姿态展示着前三者的精神。而飘逸其总体特征是逸然上举,飘然远引,它有机地融合着一系列阴柔美因素和弱化了的阳刚美因素。[6]这完美诠释了李白饮酒诗的风格,李白将豪放与飘逸在饮酒诗中完美相融,使得其诗在豪迈的同时又不显得粗犷,既有侠气又有儒风,使人在慷慨激昂的热情中,感到一丝空灵清新之意,这也是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而李白豪放飘逸的风格主要表现在恢宏的气势、奇特的想象、灵动的语言、灵活的句式上。1。气势恢宏壮大,结构跳跃捭阖李白的饮酒诗有着恢宏的气势,借着酒力,心中豪情难以抑制,直冲云霄,震撼人心。在《秋日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中,李白开篇先写“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7],尽显雄浑苍莽之意,浑厚的笔力营造出凌厉的气势,紧接着开合自然的景象将诗人内心的豪情恣肆流露:“屏俗事于烦襟,结浮欢于落景。俄而皓月生海,来窥醉容;黄云出关,半起秋色。数君乃辍酌慷慨,摇心促装。”[7]作为一首赠别诗,情景相生,境界壮阔,人们在交杯换盏的喧闹中,散去烦恼,享受乐趣,豪情四溢的诗句使人感受到鼓舞人心的力量,仿若身临其境。再者像《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中,豪放和飘逸交错相融,将气势烘托地极为宏大,“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7]丰富的想象勾造出清风明月,人仙共醉的场景,“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7]诗人将古时的高阳池和竹林七贤的聚会与此景相比,就连《兰亭集序》也无可夸耀,是何等的豪放与狂妄。全诗跳跃的意象随情思变幻莫测,情感奔泻直下。李白饮酒诗在结构上也是跳跃捭阖,诗歌恣肆奔放,跌宕起伏,感情强烈,富于变化。如在《将进酒》中,开头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7]气势恢宏,犹如晴空霹雳,令人眼前一亮,内心澎湃。而下一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7]却是气势一下子弱下来,多了几分人生易逝的无奈,使人叹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7],此时气势又有上升的趋势,使人逐渐振奋。然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7]又变得消极起来。最后一句“与尔同消万古愁”,豪情中既有洒脱,又带了几分无奈,使人在这种矛盾的情感中回味无穷。整首诗气势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犹如浪涌,一层一层显得愈加宏大。再如《江上吟》中,李白乘舟江上,在箫笛声中“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7],一派悠然自得,闲适宁静。后句“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7]也让人感到仙气飘飘,仿佛遨游于天地之间,然而醉酒之时,李白的思维进入高度活跃的状态,灵感喷涌而出,自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7],情绪瞬间高涨,显现出诗人一贯的豪放。开头的平静,结尾的狂放,可谓是跌宕起伏,前后的反差使气势愈加宏大,彰显出豪放的同时,又去了几分肆意,多了几分儒雅。开头的自然闲适完美地中和了结尾的昂扬激烈,豪放与飘逸比例和谐,恰到好处,使人在狂放中捕捉到几丝仙气。既将李白饮酒的“狂”去除了几分浮躁,增添了几分圆润和柔和,又不至于喧宾夺主,显得太过阴柔,既有豪气又有儒风。2。想象丰富奇特,善用夸张比喻李白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常游历江湖,有着很深的阅历。在他的笔下,上到神话传说、天上星辰,下到人生百态、历史传闻无一不写入诗中。尤其在饮酒后,想象力得到激发,更是思如泉涌,一发不可收拾。在《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中,诗人运用独特的想象,没有刻意雕琢便自然而然地写出“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7]的诗句。喝醉的李白竟想要铲去君山而令湘水平铺,粗放的语言使胸中豪迈可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7],诗人将洞庭秋意,尽收于畅饮的醉意之中,令人回味无穷。而在另一首诗中,同样是描写君山,“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7]却写得空灵明净,“淡扫”、“画出”几词营造出宁静淡雅的意境,天地间的景物浑然一体,表现出超脱于尘世之外的高洁。面对同一景色,李白却营造了截然不同的意境,可见在兴酣之时,诗人的想象力高度活跃,风格间的转换游刃有余。再如《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中,李白更是毫不吝啬夸张和想象,“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7],将自己塑造成文武双全、身法飘逸的将士。而在《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中,李白与友人尽情畅饮,他们的雅兴竟如此激越:“别酒寒酌,醉青田而少留;魂梦晓飞,渡渌水以先去。”[7]醉意朦胧间,魂魄竟脱身而去,在梦中游荡,可谓是奇幻至极。除此之外李白还喜欢运用夸张的数量词,来增添气势,烘托和加深豪放之情。“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7]“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7]无论再怎么厉害也不会千里都不留下行踪,诗人这样写无非就是为了将侠客的形象高大化,希望自己就是英勇无比,武功高强,慷慨重诺的侠客,将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依托在诗中。还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将进酒》)[7],将诗人的豪纵狂放尽显;“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少年行其三》)[7],把好鞍好马送给友人,遇见相投之人散尽千金也不在乎,勾勒出一个慷慨豪迈的少年形象。还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7],“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7]等诗句也均使用了夸张的数量词,使得气势宏大,豪放尽显。3。语言鲜活灵动,格律形式不拘李白饮酒诗虽豪情万丈,但语言却是鲜活灵动,有些句子看似平常,像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仔细品味,就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隐藏的情感,韵味无穷,让人难以忘怀。如在《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中写道:“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7],通俗易懂的诗句中显现出诗人畅怀于天地之间的洒脱与奔放,朴素中又透出几分出尘不染的仙气,有空灵飘逸之感。同样还有“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7],秋波与海色,泗水与徂徕,一个“落”字对一个“明”字,巧妙的运用对偶,使平实易懂的语言变得富有层次,在祝福友人的豪情之中,又多了几分不舍的柔情。“日晚湘水绿,孤舟无端倪。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7]湖边泛舟的场景,使人有平静闲适之感。而后“曲尽酒亦倾,北窗醉如泥。人生且行乐,何必组与珪”[7]塑造出一个放荡不羁、不屑与尘世的醉客形象。情景交融,动中有静,用平淡的景色描写,淡化醉酒带来的粗犷,使诗句豪放的同时又带有几分文雅。忧愁在与朋友交杯换盏中消散,仅是几杯酒便可忘却世俗,沉醉于天地,如此豪放却不张扬,这也是李白飘逸的之处了。再如《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中,李白尽显清高自负之气。“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7],在当时佛、儒、道三教并重的时代,李白竟以“金粟如来”自比,可见是多么的狂放,可整首诗却是用朴素而趣味的语言,将狂放的情感变得灵动起来,调侃自己的同时,又将自己的豪爽高傲彰显,“狂”而不“野”,豪放之下隐藏着翩翩公子的文雅,仿佛谪仙人,可望而不可即,若春风拂面,吹去几分浮躁,令人心生好感。除此之外,李白特别喜欢描写自己饮酒后的醉态,李白饮酒后放浪形骸、不拘小节,开心时便开怀大笑或放歌一夜,如“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7],“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7];兴到浓时甚至翩翩起舞,如“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7],“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7],“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7];悲伤时“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7]这些诗句声韵和谐、语言灵动、意境深邃。不论抒发什么情感,李白的诗句中总让人感到豪放的同时,又有一种缥缈空灵、超脱自然的美感,或许这也是李白被称为“谪仙人”的原因吧。李白饮酒诗自由奔放,律诗较少,只有八十多首,以乐府和歌行居多。这两种体式格律不拘,字数灵活,不受形式的束缚,却能将诗人自由的内心和奔放的情感彰显,灵活的句式又使豪放之中带了几丝飘逸和灵动。如《对酒》中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7]开头便是三字句,词句简洁,却是对客观事物清晰的反映。而后转为七字句,整首诗篇幅不长,寥寥几句便将胡姬的音容笑貌塑造得活灵活现。虽然写的是十五岁胡姬的万种风情,但也是借此来讽刺和蔑视权贵。整首诗节奏明快,刻画清晰,将李白的豪气暗藏在诗句间。再如《扶风蒙士歌》中,“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7]三字句中夹杂着七字句,三个字便是一个动作,简洁明了,干净利落,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李白饮酒诗中很少使用对偶句式,却更显自然飘逸、无拘无束、豪情万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7]短短几句中,李白运用了六字句、四字句,使诗句变得灵活不死板,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墨描绘了宴会酣畅淋漓的场面,将内心的清高和无拘无束通过形式的不拘表现出来,词句空灵飘逸,但也不难读出李白的豪情与洒脱。(二)旷达所谓旷达,《二十四诗品》中描述为:“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5]张国庆在《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中解释:“旷达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生命意识、人生态度和人的胸襟格调,具体说,即人在面对人生诸多困境时,以旷放通达的胸襟态度超越之,转而进入一种审美化的人生,在对美的自由观赏中优游卒岁。”[6]李白仅在仕途呆了两年多,就收到了排挤,随后被赐金放还。而李白被放还后,依然保持着旷达洒脱的心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其饮酒诗中也兼有旷达风格,展现出诗人清高自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超脱自然的高雅形象。李白在饮酒诗中常常情景相互映衬,表现出开合自然、浑然于天地之间的意境。如在《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鹧鸪者》中,“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7],虽是雪夜,但知交对饮,酣畅淋漓,纵使刺骨寒意也全然消散了。“清风动窗竹,越鸟起相呼。持此足为乐,何烦笙与竽”[7],风动鸟鸣便可成为一种享受,可见诗人此时是闲适自得的,豁达的情感与周围景物相互映衬,乐观旷达的心境显露无疑。同样在另一首《陈情赠友人》中,“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7],面对云月弹弄清琴,美酒佳酿欢娱冬春。“弄”、“娱”二字使其拟人化,清新灵动的语言将李白与友人相处时内心的闲适自得流露,借此坦率、诚挚地表明自己对友情坚忠不渝的初衷。再如《拟古十二首其五》,李白饮酒有感而发,“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春风笑于人,何乃愁自居。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7]一个“笑”字将春风拟人化,在诗人与自然的互动中,感到心情轻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整首诗展现出一个旷达乐观的李白形象,告诉我们人生易逝,应及时行乐。还有“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北山独酌寄韦六》)[7],全诗丝毫没有因诗人独醉而给人孤寂之感,反而在观经书和抚瑶琴中,将山中精致的优美和山中生活的悠然彰显的淋漓尽致,有一种识得生活真味,乐以忘忧的愉悦之情。对于李白来说,饮酒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李白在诗中借酒回归自然,体悟生命的本真,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如“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7];他又在诗中沉醉人生,体会自然之趣,将物色风光纳入胸怀,跳脱世俗之外,以谪仙人的目光体察入微,如“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7]。李白以脱俗雅韵畅饮,在诗中营造出空灵明秀、静谧安适的意境和物我为一、超乎生死穷达的态度,展示出卓而不群、超凡脱俗的形象。(三)悲慨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对“悲慨”的描述是:“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5]诗中以惊涛骇浪的场景突出悲壮的气氛和痛苦孤寂的心境。“悲慨”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慷慨淋漓、悲愤沉郁又如歌如泣的壮美,有着浓烈的感情和触动人心的力量。古时许多文人雅士身世坎坷,壮志难酬,因此慷慨悲歌,抒发内心的不平之意,创作了大量此类风格的诗篇。它们是诗人悲壮慷慨情感的反映,也是诗人内心与现实矛盾斗争的产物。李白一生仕途坎坷,饮酒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借酒消愁,因此他的饮酒诗中有一部分充满了愤懑不平,无奈不甘,对社会的失望,和对黑暗官场的抨击。世人皆知李白在赐金放还后,常常借酒消愁,抒发心中的苦闷之情。但其实李白在未入仕之前也曾有过一段低迷的时期。李白向来有“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7]的高傲,但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抱负,不得不委曲求全、四处求人。但最终还是没能入仕,于是李白便不断在诗中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 版权声明:知知范文网 本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归相应内容作者或权利人所有,本站不对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
  • 内容来源:本站所有内容均有网络公开等合法途径整理而来,该资料仅作为交流学习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任何访问,浏览本站,购买或者未购买的人,就代表已阅读,理解本条声明
  • 免责声明:内容所标价格,是对本站搜集、整理资料以及本站运营必须费用支付的适当补偿,资料索取者尊重版权方的知识产权,谢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长治毕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20025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