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类全套文件的下载平台

《聊斋志异》中的“双美”形象研究

  • 文件大小:93 (KB)
  • 文档格式:.doc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论文

< / 18 >

还剩... 页未读,继续阅读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

关于本文

  • 本文标题:《聊斋志异》中的“双美”形象研究.doc
  • 链接地址:https://wk.sbvv.cn/view/21284.html
  •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中的双美形象研究 摘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双美形象。从搭配模式上看,双美形象由人妖仙鬼多种类型的女性搭配而成,在气质能力性格的对比冲突中彰显着不同的,个性生动鲜明。从情感交往看,双美形象与男主角组成了一夫二妻移花接木一妻一友等多种模式,除却男欢女爱,更有无私奉献之情知己之情和柏拉图式的精神相恋。而两位女性的交往,除了爱情竞争关系妻妾关系,更有了知己情谊,甚至存在同性之恋聊斋志异双美形象的塑造继承自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夫二妻模式,但却更加瑰丽多彩。蒲松龄的创作心理虽然始终没有脱离古代男权思想,但他毕竟对女性生活和女性人格给予了更多关注,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聊斋志异蒲松龄双美 ResearchontheImageofDoubleBeautyinLiaoZhaiZhiYi Abstract:PuSonglingsLiaoZhaiZhiYihasshapedmanydoublebeautyimages。FromthepepectiveofcollocationmodetheimageofDoubleBeautyismadeupofvarioustypesofwomensuchasmandemonfairyandghost。Fromthepepectiveofemotionalinteractionthedoublebeautyimageandthemaleprotagonistformavarietyofmodessuchasmonogamywivesandfloweandonewifeandonefriend。Spirituallove。Thetwowomeinteractioinadditiontothecompetitiverelatiohipoflovetherelatiohipbetweenwivesandconcubineshavemoreconfidantfriendshipandevenhomosexuallove。TheimageofDoubleBeautyinLiaoZhaiZhiYiisinheritedfromthemonogamymodelintraditionalChineseliteraturebutitismoremagnificentandcolorful。AlthoughPuSonglingscreativepsychologyhasneverbeendivorcedfromtheancientideasofmalepowerhehaspaidmoreattentiontofemalelifeandfemalepeonalityafterallandhasuniqueculturalvalue。 Keywords:LiaoZhaiZhiYiPuSonglingDoubleBeautyImageResearch 聊斋志异中存在着大量描写双美形象的篇目。双美形象指在同一篇目中出现的两位女性,她们同样具有美好动人的特质,且往往都与男主角有一段情感纠葛共同推动故事的发展。 目前学界关于聊斋双美形象的研究,着重于分析双美篇目的故事模式和背后的创作心理。如吴琼聊斋志异同篇双女情节及其文化内涵林小燕论聊斋志异中的双叶扶花模式,都对双美故事的缘起发展结局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出数种情节模式,并探讨了故事中隐含的男性本位思想。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入手,探讨了民间对聊斋志异双美故事模式的改编和再创作。曾丽容的同枝异花各擅其妙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双美情结在关注情节模式的同时,也简要归纳了双美的类型属性,如一狐一鬼一狐一人一狐一妖等。这些研究多从叙事角度出发探讨双美故事,而对双美女性形象的具体分析较少,个别研究关注到了双美形象的类属搭配,但仅是进行了简单的归类,未能深入研究角色特质。在人物关系上,研究者多是关注双美形象与男主人公的交往和感情层次,对女性间关系的研究比较缺乏。 因此,对聊斋志异双美形象塑造进行深入探索,能够为进一步完善聊斋志异双美形象研究乃至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本文试以聊斋志异中的双美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双美故事的情节模式,归纳聊斋志异双美形象的类属搭配模式和社会交往关系,总结聊斋志异双美故事中不同女性形象的共性与个性,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双美共侍一夫现象,探究蒲松龄在描绘双美形象时对传统的继承与突破,进而分析聊斋志异双美形象塑造背后的创作心理。 本文拟采取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搜集分析有关聊斋志异双美模式的研究资料及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中涉及到双美篇章的文献材料,结合聊斋志异,归纳总结聊斋志异双美形象的类型与特质,通过比对聊斋志异中的各类双美形象,包括比较同一篇目中的两位女性及比较不同篇目中的两对女性,探寻聊斋志异双美的个性与共性。在此基础上,将聊斋志异中的双美形象与传统爱情故事中的双美形象进行比较,探究蒲松龄对双美形象塑造的继承与 一从类属搭配看聊斋志异双美形象 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属性不一的女性形象,除普通的人间女子外,更有狐鬼精仙因而在双美篇目中,两名女性的类属搭配也是复杂多样的。概括而言,聊斋志异中的双美形象可分为异型搭配与同型搭配两种类型 ,一,异型搭配的双美形象 聊斋志异中,人间女子与异类女子搭配,形成凡异比照的双美篇目,有阿绣宦娘青梅等。 阿绣的主线是人狐比美,狐女假扮凡女阿绣,意欲与其争高下。狐女有狡黠惑人的一面,在刘子固相思成疾时,假扮阿绣,趁虚而入。但在了书生的一片痴情后,狐女不但自愿退出了情感纠纷,还出手相助,撮合刘子固与阿绣重逢。故事最后,狐女与这对夫妻结为好友,做了刘家的守护神。天性好胜调皮却又通情达理,不因爱情和比美的失利而心生怨愤,拥有超凡的神力却不恣意妄为,更运用狐妖的道行成人之美一个率性慷慨有情有义的狐女形象跃然纸上。 再真阿绣这一角色,从外貌,刘家仆人评价假阿绣面色过白,两颊少瘦,笑处无微涡,不如阿绣美,狐女固然动人,较正牌仍稍逊一筹,足见真阿绣之美。真阿绣的性格也是生动有趣的,在故事伊始,为戏弄刘子固,她故意抬高价格卖扇子,见书生实诚受骗又心生不忍,追出店铺退还钱财,其敏捷调皮又不失纯真善良。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凡女阿绣的身影渐渐幕后,一个被比较被帮助被追逐的形象,刘子固恋她仆人赞她连狐女也自认不如她,人人皆道真阿绣美,那么追逐美的假阿绣也就更为可亲可爱了。真阿绣之美描写假阿绣的铺,在人女与狐女的比较中,故事中人们倒向了真阿绣,但就角色的丰满程度,狐女却占据了上风。 宦娘一篇分明暗双线,明线为温如春与葛良工的婚恋经过,暗线则是女鬼宦娘为报答温如春恩情,助其觅得佳偶,又倾慕温的琴艺,偷偷学习,最终如愿以偿拜温为师的故事。葛良工是明线的女主角,是典型的温柔贤淑才貌双全的佳人,宦娘则是暗线的女主角,有成人之美的无私暗中撮合的聪颖,也有痴迷琴艺的高雅情趣。 青梅篇的双美组合,是人狐混血儿青梅与千金小姐阿喜。相较纯粹的鬼狐,青梅自幼接受着人间的道德教化,又无甚特异能力,人性可以说是远大于狐性的。然而那一丝狐性却深深影响了青梅的性格与命运她继承了狐妖的聪慧,有识人之能,一眼相中了客人张生的品行才学,于是向小姐引荐佳偶。然而在阿喜父亲的阻挠下,说媒失败了,于是青梅选择自谋前往张生家中自荐。在传统礼教中,这是非常出格近乎淫奔的行为,也是青梅狐性最大的体现。但与狐妖以美色肉体诱人的放荡不同,青梅一见张生,又自白,妾良家子,非淫奔者,徒以君贤,故愿自托,明知自荐悖礼,言辞却坚持着正大光明,狐性与礼教的矛盾集中在青梅身上。 作为青梅的对照,阿喜则是顺从礼教谨遵父母之命的大家闺秀。青梅举荐张生,阿喜的第一反应是恐父厌其贫,青梅再劝,阿喜又恐终贫为天下笑。被父亲逼问是否有意嫁与张生,阿喜回答。父亲发怒痛斥,阿喜则涨红气结,含涕引去。在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中,阿喜瞻前顾后畏惧礼教,试图反抗又终于退缩,与青梅对比鲜明。青梅是自由勇敢的,但这份勇气多少与她血脉中的狐性相关,阿喜是懦弱的,但这种懦弱顺从是礼教束缚下女性必然的无奈。 在双美形象异型组合中,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属的异类女子相搭配的情况。主要包括一仙一狐型,一狐一花型和一狐一鬼型。 一仙一狐型的代表作为嫦娥篇。嫦娥是被贬下凡的仙女,集凡性与仙性于一体,在与宗子美的相爱过程中,嫦娥留恋情爱活泼戏谑,幻化为画卷中的玉环飞燕与爱人逗趣,而与狐女颠当共侍一夫时,嫦娥又稳重节制,严厉警告了侍妾的越轨行为,使闺门整肃。狐女颠当则是嫦娥的对照,数次扰乱闺中礼节,带领侍女狎戏无节,更献媚于嫦娥,差点使其不能自持,充分展现着狐女放荡纵情魅惑人心的一面 一狐一花型的代表为荷花三娘子。狐女与花女同是物化人形,然而狐属狡黠魅惑,花属冰清玉洁,虽同为妖类,气质却迥然不同。狐女勾引宗湘若,与其野合以攫取精气,被宗生从和尚手中解救后,狐女又知恩图报,现出有情义的一面。荷花三娘子是红莲所化的花妖,面对追求者矜持自爱,再三躲避,面对婚姻牵绊来去自如,夙业偿满便飘然而去。这种独立的个性,正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高洁气质相符。 一狐一鬼型的代表为莲香这是聊斋志异中同时对狐与鬼进行深入描写的经典篇目,也是双美形象对照描写的典型例证。狐女与鬼女同样大胆求爱于桑生,但面临爱情的矛盾与危机,二美的处理方式大相径庭。当察觉桑生花心另有所爱时,鬼女脸色骤变道,君谓双美,对妾云尔。渠必月殿仙人,妾定不及第一反应是比美,醋意颇浓。狐女则大骇而发问,殆矣,十日不见,何益惫损,保无他遇否,在意的是爱人安危。桑生鬼病缠身阳气损耗时,狐女令其服药医治,拒绝床笫之欢以保其性命无碍,鬼女却执迷情爱,直到桑生性命垂危,方才醒悟追悔。在对待情敌的态度上,鬼女先是避,而后是妒,身份被揭穿后则是敌视埋怨,责令桑生与狐狸精断绝往来,狐女虽然气恼于鬼女的诬陷,可当李氏悔悟认错时,又俏皮调侃佳丽如此,乃以爱结仇耶,恐郎强健,醋娘子要食杨梅也。双美相较,鬼女李氏执著痴恋嫉妒心强,被爱情冲昏了头而不计后果的小女儿情态,狐女莲香则坦然豁达救难为先,有仗义侠女的气质。 莲香中两名女性形象气质上的截然相反,与她们的类属差异关联颇深。在文中,莲香与李氏就鬼狐之别有这样一段探讨, 狐女属妖类一种,乃活物所化,鬼女属地府幽魂,乃阴气深重的死物。若与人类交往,善狐不行采补之术,则于人无害,而鬼纵无害人之心,却也于人不利鬼类较狐类而言,因死生阴阳之差,与人间的关系天生便疏远了一层。而据桑生的感,莲香是肌肤温和,李氏则是握其手,冷如冰,前者显然要更亲近些在与人交往方面,鬼女较狐女又逊一筹。如此看来,鬼女李氏深切的戒心与妒心大概源于身属鬼类的不自信在人狐鬼的三角关系里,鬼天生是处于劣势地位的,面对爱情的危机也就患得患失。 李氏在爱情上的冲动也源于身为鬼物的烦恼两鬼相逢,并无乐处,恰巧李氏死于青春年华,已死春蚕,遗丝未尽,对人间情爱尚存留恋,又无法在阴间寻得,故而在求爱于桑生时狂热而盲目了许多。相较鬼物的种种烦恼无奈,狐类更通人情世故,更易与人相亲,还有道行相助,流连人间的种种优势给予了狐女莲香更多的自信,也使她的言行颇为从容,在与的竞争里,狐女莲香掌握更多主动权,也爱得更潇洒自如。 同型搭配的双美形象 聊斋志异双美形象的同类搭配,包括同为人同为狐同为鬼同为花等。排除了类属之别导致的形象气质差异,同类双美形象的特质比照依然耐人。 属于此类搭配的代表作有陈云栖庚娘寄生等。 陈云栖中,云栖云眠皆是女道士,身世坎坷而洁身自爱。云栖却不知理家人生业云眠则是举止大家练达世故。二女先后嫁与真生,个性互补,各司其职。 在庚娘篇中,庚娘为报夫仇,设计手刃了贼人王十八,可谓赤胆智勇双全。唐氏本是贼人妻子,得知丈夫杀人后勃然大怒,与其夫断绝了关系,也是明辨是非的烈女子。两名女性有着相似的勇气,相互衬托映照,彰显着女中豪杰的气 寄生一篇,写民女五可闺秀与才子王生的婚恋风波。五可活泼率直,非王孙不嫁,大胆争取自己的爱情,至王家上门提亲,却假意拒绝以报复男方先前的轻视,其好胜倔强的一面。闺秀则沉静内敛,对王生芳心暗许却羞于启齿,得知男方另有婚约便抑郁成疾,然而父母诘之,不肯言,恋爱的心思被看破后,又俯首不言,意若甚愿,处处显露出大家闺秀的羞怯与矜持。 此类搭配的代表作有娇娜胡四姐等。 娇娜中的娇娜与松娘是一对狐精表姐妹,俱是。外貌上,娇娜娇波流慧,细柳生姿,松娘画黛弯蛾,莲钩蹴凤,性格上,娇娜活泼善戏谑仗义能助人,而松娘恭敬孝顺温柔贤惠。 胡四姐中的狐姐妹则有着比较明显的善恶之。四姐心善诚实,不但向爱人袒露了自己的狐女身份,又赠予仙人符咒,保其不为恶狐三姐所害。三姐生性,取过人命,但又为妹妹牵线搭桥介绍配偶,当小情侣争吵时,还从旁解免,展现出狐妖既害人,又通情义能助人的复杂特质。 此类搭配的代表作有小谢章阿端等。 小谢秋容是一对女鬼姐妹,一出场便展现出不同的个性秋容翘一足踹生腹左手捋髭,右手轻批颐颊,对陶生动手动脚,颇为大胆,小谢则在一旁掩口匿笑,显得娇弱文雅。二女仰慕陶生,为其抄书,小谢的书法行列疏整,秋容则是大好笔力,在投胎转世之际,小谢忙急,忘吞其符秋容直出,入棺而没。蒲松龄以寥寥数笔,于细节处勾勒出鬼姐妹一柔弱堪怜一粗放率直的差异,充分展示了双美图的描写艺术。 与小谢的明朗氛围不同,章阿端中的双鬼组合要压抑悲苦得多。章阿端生前误嫁浪荡子,遭折磨而早逝,死后爱上戚生,又被前夫的怨鬼纠缠而化作白骨。戚妻思恋丈夫,为与戚生相聚,一再贿赂鬼差,情之所钟,本愿长死,不乐生也,终是事情败露,与丈夫永别。二鬼一多情善良,一深情坚贞,却终敌不过命运的安排和身为鬼的无奈,读来令人凄然。 此类搭配的代表作为香玉。 香玉乃白牡丹花神,性格热烈,为报答黄生的倾慕,主动与之幽会,贪欢忘晓。被移栽他处,与爱人分别后,香玉憔悴而亡,灵魂却不忍离去,变作花中之鬼与黄生重逢,篇末黄生死去,香玉也以死殉情死而又生生而死,可谓缠绵痴情。 绛雪乃耐冬花神,性子落落寡合,认定年少书生,什九薄幸,对异性存有高度的警惕,虽然欣赏黄生,却也强调然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若昼夜狎昵,则妾所不能矣,保持着清高矜持。然而绛雪为香玉之死流泪,怜黄生孤苦与其作伴,篇末更追随友人而去,又可见其外冷而内热的一面。 据赵伯陶考证,香玉篇的渊源大抵有二,一是崂山民间的白牡丹传说,相传崂山道士梦见一位白衣女子前来告别,而此女正是园中即将被移栽的白牡丹所化,二是隋志怪小说集穷怪录中的刘子卿篇,写刘子卿好养花,有一对蝴蝶频频飞来花间嬉戏,后双双化作佳人与刘子卿作伴。蒲松龄所作香玉由这两种传说改编而来。 有学者指出,牡丹素来被视作富贵花,但在中国文化中,还有着爱情和情欲的意象。从字源上讲,牡乃男女生殖器之合形,盖为祖妣之合文。西厢记中写张生与崔莺莺幽会,便用牡丹意象暗喻鱼水之欢,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邂逅,更是牡丹亭所见证。香玉将白牡丹写得热烈开放,大概也与其背后的情欲意象有关。 但另一位女主角耐冬花神绛雪乃蒲松龄自创,何以选择耐冬组成双美,观花之性,耐冬开于寒冬,傲雪凌霜,正符合绛雪清冷高洁的品质,观花之色,耐冬花一身火红,白牡丹一袭素衣,红白相称,对照鲜明,交相辉映,予人视觉上的美感,再则,香玉绛雪的性格一热一冷,其代表色却是一冷一热,外形特征和人物性格上的反差,打破了惯常思维,又为双美图增添一丝奇趣。 类属搭配与双美形象的角色特质 通过对聊斋志异双美形象身份类属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双美形象特质的展现模式与其类属搭配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在凡异搭配模式中,超凡性与凡性成为了形象展现的重点。普通人与异类,仙鬼狐妖,的交往与冲突,是聊斋志异故事的一大看点,当人间女子与异类女子在同一篇章中登场时,其气质个性行为往往呈现出强烈的对比性。一般来说,凡女与异女是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人间的美人柔顺贤淑,符合传统的理想女性标准,却循规蹈矩个性模糊,异类女子则因其异于常人或聪慧过人见识独到,或大胆妄为惊世骇俗,或超然物外遗世独立,形象更光彩照人。以阿绣与宦娘为例,身为异类的狐鬼同样艳羡人间美好,执着追求,也同样求爱而不得,转而慷慨相助,做了媒人,又都在助人与求美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角色魅力,作为狐鬼的对照,真阿绣与葛良工也颇为相似,同是拥有美好特质的凡人,是理想的爱情伴侣,却也处于被动受助的立场,在双美形象组合中,她们是获得婚姻幸福的一方,却也成为了异类女子的衬托凡间女子固有其美,但较之异类女子带来的光怪陆离幻想和超脱世俗的情趣,便缺乏了吸引力。青梅中凡与异的对比更为剧烈,对待美好爱情,有狐性的青梅勇敢追求,凡女阿喜则裹足不前被动接受。可以说,在凡异比照中,双美形象往往存在主次之分,异为主而凡为次第二,在不同型异类的搭配模式中,双美形象往往各具特点而冲突鲜明,呈分庭抗礼之势。不同种属的异类女子,皆有超凡力量,能为常人不能为之事,达常人不能达之情,又因类属差异,大相径庭的角色特质和行为模式。如嫦娥的仙狐冲突,文中,狐女为谄媚嫦娥,伏地翻转,逞诸变态,左右侧折,袜能磨乎其耳口衔凤钩,微触以齿,致使仙女嫦娥也情思激荡急忙呵止。一纵情欲一重礼节,狐与仙的矛盾,在这段对手戏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荷花三娘子中,对于宗生的求爱,狐女是笑骂怂恿,腐秀才,要如何便如何耳,狂探何为,而三娘子先是自称狐妖,欲将求爱者吓退,又化作怪石纱帔躲避,见宗生痴情如初再三拜求,三娘子方被打动。狐妖花妖前后对比,一是放荡不羁一。莲香中的狐鬼相争最为激烈,在三角关系中,狐女是自信老辣而成熟洒脱,鬼女则自卑畏缩又执著情爱。在身份类属的矛盾冲突中,双美形象对比碰撞,迸发出激烈的火花,也越发。 第三,在同型搭配的模式中,双美形象的和谐互补多于矛盾冲突,又于言行细节中个性。由于同类的能力相近处境相似,在形象气质的展现上,也就少了剧烈的冲突点。同为人,便同样受人间道德标准指引约束,同为狐,便同样大胆不羁追求情爱,同为鬼,便同样有鬼的幽怨烦恼和对人间的留恋,同为花,便同样温柔情志高雅。然而类属相同并不意味着形象雷同,同类双美形象依然气质各异,互衬互照,交相辉映。例如云栖云眠二人,一有才情,一备贤德,三姐四姐双狐,一泼辣一纯真,小谢秋容二鬼,一大胆娇憨,一温柔怯弱,香玉绛雪二花,一热烈痴情,一清冷自持。尤其是小谢一篇抓住了言语神态行为的细节来展现两位女鬼的不同,于细微中见情趣,而香玉一篇利用牡丹耐冬的花性花色来塑造花神的形象气质,更是精妙。 从人物交往关系看聊斋志异双美形象 聊斋志异双美形象不但有着多姿多彩的属性模式,从人物的交往上看,双美形象与男主角,以及双美形象之间,也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模式 ,一,双美形象与男主角的交往关系 聊斋志异双美形象往往通过一位男性角色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男二女的关系模式,具体可分为三类, 一夫二妻型。作者安排双美形象与男主角发生婚爱关系,组成一夫二妻的家庭,使三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这种模式在双美篇目里占比最大,如嫦娥青梅小谢莲香寄生陈云栖等篇。此类故事中,二女似神话中的娥皇女英,象征着古代士人理想中的娇妻美妾,共同为男性营造了一个温柔乡。 移花接木型。在这类模式中,一位女性倾慕男主人公,却因某些原因不得与其相守,于是退而为之做媒,成全爱人与另一位女性的姻缘。荷花三娘子宦娘阿绣等皆属此列。荷花三娘子中的狐妖是遭遇惩戒,顿悟大道,主动拒绝了情爱,宦娘中的女鬼是因为阴阳殊途,人鬼不能结合,无奈只得放弃,阿绣中的狐女则感念书生对阿绣的痴情,潇洒地选择了放手。爱而不得后,这些女子选择运用自己的能力,让所爱者得到幸福,展现了一种无私的情义。 一妻一友型。该模式中,两位女性皆与男主角有一段情感纠缠,而最后一为娇妻,一为挚友,三人和谐共处。典型例子为香玉娇娜篇。香玉中绛雪...
  • 版权声明:知知范文网 本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归相应内容作者或权利人所有,本站不对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
  • 内容来源:本站所有内容均有网络公开等合法途径整理而来,该资料仅作为交流学习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任何访问,浏览本站,购买或者未购买的人,就代表已阅读,理解本条声明
  • 免责声明:内容所标价格,是对本站搜集、整理资料以及本站运营必须费用支付的适当补偿,资料索取者尊重版权方的知识产权,谢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长治毕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20025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