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咏物诗研究
- 上传者:诸葛月月
- 文件大小:749 (KB)
-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 学前教育
关于本文
- 本文标题:林光咏物诗研究.pdf
- 链接地址:https://wk.sbvv.cn/view/21450.html
- 内容摘要: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林光咏物诗研究学生姓名:严广学号:201630070339系别: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班级:16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3班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陈如碧讲师起止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05月摘要林光(14391519),字缉熙,号南川,晚年更号南翁,广东东莞茶园人。今存文集《晦翁学验》、《南川冰蘖集》。一生创作诗歌一千四百一十九首。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而以情感为核心的咏物诗极具特色。这些咏物诗或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或借咏物表现诗人高尚情操;或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对现实的不满;或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或单纯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其咏物诗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亦或是运用生动传神的体物语言,或运用绝句为主进行咏物言志。作者常常使用比喻、拟人、象征的手法,使物更有生动性,使情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关键词:林光咏物诗托物言志AbstractLinGuang(14391519)boinDongguanGuangdongProvincewasascholarinMingDynasty。ThecollectedworksarehuiwengXueyan(nowlost)andbingtiaocollectionofNanchuan。Hewrote140019poemsinhislife。Hispoemshaveawiderangeofthemesandthepoemsofchantingthingswithemotionasthecoreareofgreatcharacteristics。Thesepoemsexpressthepoetsnoblesentimentorexpresshissorrowandangerorexpressthepoetslifeidealordissatisfactionwiththerealityoatirizetheuglyhumannatureorphenomenoninthesocietyoimplyexpressthepoetslikesandinterestsandchantthebeautyofthings。Hispoemsofchantingthingsuseavarietyofexpressivetechniquessuchasexpressingoneswishesbymeaofthingsexpressingonesfeelingsbymeaofthingsorusingvividbodylanguageorquatraitochantthings。Itexpressestheauthorichthoughtsandfeelings。Inhispoemsofchantingthingstheauthoroftenusesmetaphorpeonificationandsymbolismtomakethingsmorevividandexpressfeelingsmoreincisivelyandvividly。Keywords:LinGuangyongspoemsSeektruthfromfacts目录林光咏物诗的研究。。。。。。。。。。。。。。。。。。。。。。。。。。。。。。。。。。。。。。。。。。。。。。。。。。。。。。。。。。。。。。。。。。。。。。。。。。。。。。。。。。。。。5。。。。。。。。。。。。。。。。。。。。。。。。。。。。。。。。。。。。。。。。。。。。。。。。。。。。。。。。。。。。。。。。。。。。。。。。。。。。。。。。。。。。。。。。。。。。。。。。。。。。。。一、引言5二、林光咏物诗的内容分类。。。。。。。。。。。。。。。。。。。。。。。。。。。。。。。。。。。。。。。。。。。。。。。。。。。。。。。。。。。。。。。。。。。5(一)表达自身的愁情幽愤的咏物诗。。。。。。。。。。。。。。。。。。。。。。。。。。。。。。。。。。。。。。。。。。。。。。。5(二)表达诗人高尚情操与抨击社会黑暗的咏物诗。。。。。。。。。。。。。。。。。。。。。。7(三)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人生不如意的咏物诗。。。。。。。。。。。。。。。。。。。。。。9。。。。。。。。(四)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的咏物诗11三、林光咏物诗的艺术特色。。。。。。。。。。。。。。。。。。。。。。。。。。。。。。。。。。。。。。。。。。。。。。。。。。。。。。。。。。。。。。。。。13(一)丰富的表现手法。。。。。。。。。。。。。。。。。。。。。。。。。。。。。。。。。。。。。。。。。。。。。。。。。。。。。。。。。。。。。。。。。。。13(二)生动传神的体物语言。。。。。。。。。。。。。。。。。。。。。。。。。。。。。。。。。。。。。。。。。。。。。。。。。。。。。。。。。。。。。16(三)以绝句为主的咏物诗歌形式。。。。。。。。。。。。。。。。。。。。。。。。。。。。。。。。。。。。。。。。。。。。。。。。。17。。。。。。。。。。。。。。。。。。。。。。。。。。。。。。。。。。。。。。。。。。。。。。。。。。。。。。。。。。。。。。。。。。。。。。。。。。。。。。。。。。。。。。。。。。。。。。。。。。。。四、结语18参考文献。。。。。。。。。。。。。。。。。。。。。。。。。。。。。。。。。。。。。。。。。。。。。。。。。。。。。。。。。。。。。。。。。。。。。。。。。。。。。。。。。。。。。。。。。。。。。19致谢。。。。。。。。。。。。。。。。。。。。。。。。。。。。。。。。。。。。。。。。。。。。。。。。。。。。。。。。。。。。。。。。。。。。。。。。。。。。。。。。。。。。。。。。。。。。。。。。。。。。。。20林光咏物诗的研究一、引言林光(14391519),字缉熙,号南川,晚年更号南翁,广东东莞茶园人。林光是陈白沙(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世称白沙先生)最为看重的门人之一。他生前曾评论说:“得此道而践履笃实者,惟缉熙一人而已”。今存文集《晦翁学验》(今佚)、《南川冰蘖集》。作者十七岁补庠生,明成化元年(1465年)中举人。成化五年(1469年),上京会试,下第,适与同下第的陈献章相遇,话很投机,同船南返。至新会白沙乡,拜陈献章为师,往来向学于白沙,几二十年。巡抚朱英劝他做官,他以学未成辞之。成化二十年(1484年),从母命,复赴会试,中副榜,任浙江平湖县教谕。在平湖任职九年,其间曾主考福建和湖广乡试,顺天府同考,修《嘉兴县志》。弘治六年(1493年)十月,秩满还家。弘治八年(1495年)三月,升山东兖州府儒学教授,因丁忧,回家守制。弘治十一年(1498年),起补严州府儒学教授。弘治十四年(1501年),升国子监博士。三年任满,奏乞致仕,不允。弘治十八年(1505年),任襄王府左长史。到任后,整顿积弊,事无巨细,皆得其当。正德八年(1513年),恳乞致仕,遂进阶中顺大夫,回归故里六年卒。他的一生诸多诗歌创作,并为后人所知晓。但是以表达感情、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尤为人深知,共有七十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就以林光的咏物诗进行深入分析。二、林光咏物诗的内容分类林光的咏物诗中,虽然写作的物象有所不同,出发点都是为了表达自身当下的见解及情感。在其现有的咏物诗中,或或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或借咏物表现诗人高尚情操;或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对现实的不满;或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或单纯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一)表达自身的愁情幽愤的咏物诗林光的咏物诗中,最为集中的为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这类诗约二十余首,是林光咏物诗中内容最为丰富的。诗中或表达自己忧郁的愁情的《立冬后赏菊十5首其十》《伤竹三首》;或表达时光飞逝,当珍惜光阴的《立冬后赏菊十首其三》;或表达自己愁于爱情的等待《桃花四首其三》。林光的这一类诗,是其创作咏物诗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林光将这一类发泄感情的行为统统表现在以下的诗歌中。如《伤竹三首其二》:墙角风稍醉未醒,卷心虫叶瘦伶俜。相看孰忍持斤斧,雨洒烟催不暂停。墙角的风扑面而来,让作者醉于风中久久不愿醒来,我不愿看到卷心虫的瘦弱无助而附在伤痕累累的竹子上。这时我又怎么忍心手持斧头相向呢,但是风雨硝烟永远都不会停歇。竹子自身是有顽强生命力的,但是人间疾苦动乱,战争频繁,让原本顽强的竹子伤痕累累。此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安逸的人间和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如《立冬后赏菊十首其二》:几种重阳菊,连开傲晚霜。红黄各称赏,朵朵弄杯觞。许多菊花在一夜之间突然绽放,花开之后傲视霜冻不屑一顾。有红的,也有黄的,令人赞赏,然而此时陪伴作者的却只有美酒一杯,谁能知道这一杯酒是多么的无法饮咽呢。正值重阳菊花开的时节,此时本应是与朋友登高喝酒的时节,但此时我一人在外,无论其开的多么烂漫,多么鲜艳,都慰藉不了我此刻孤独思念亲朋好友的心情。诗人以菊花盛开的美景衬托孤身一人高杯喝酒的哀情,表达了诗人愁情愁闷的心情。如《立冬后赏菊十首其三》:看到忘言处,浑疑我是花。不知时已过,犹复露霜葩。赏菊时分,竟然看的出神,作者仿佛也是其中的一朵菊花。已经不记得开花时节悄然已过,菊花枝头上已饱经风霜的侵蚀。作者仅以此诗告诫人们,理应珍惜眼前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待到逝去了才去后悔惋惜。任何事物都经不住岁月的6风刷,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慢慢苍老,该要珍惜眼前人,不留后悔事。再如《桃花四首其三》:一机红锦织天章,戏蝶游蜂日日忙。坐我池边诗懒赋,只将杯酒对斜阳。桃花盛开的样子就像红色名贵的绢织品,织出了羡煞众人的天文,花蝶每天在空中盘旋操忙。作者与花蝶一同坐在池边,悠闲的不想作诗,此刻我只想盛一杯酒对着斜阳干杯。这首诗充分运用了比喻、拟人、双关的手法,将桃花盛开的浪漫景色一一呈现,将“桃花”鲜艳的颜色比喻成名贵的绢织品;将“蝴蝶”采蜜写成忙碌的状态;而“坐我池边诗懒赋”一语双关,讲“我”跟蝴蝶一同坐在池塘边上偷闲取乐。然而此番盛景,作者是想借“桃花”来表达思念心上人之情,如此孤单的他只能将思念化成酒来消愁。这类表达自身的愁情幽愤的咏物诗中,作者运用更为直白质朴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心情,充分运用了象征、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二)表达诗人高尚情操与抨击社会黑暗的咏物诗林光的咏物诗中,或表达其在官场上不愿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如《灯蛾》《再雪八首其六》;或渴望建功立业的信念和忧国忧民、心系百姓疾苦的情怀如《祷雨》;或抱着忠君爱国和恪守本职的志士仁人的品格,如《盘窝观笋》。这一类诗都是诗人在当时所处的环境表达自身所想所感而作。林光为表现自己的高尚情操品格也映衬在以下的诗中:1、表达诗人高尚情操的咏物诗林光的一生,大多阶段都在明争暗斗的官场及游历山水之间渡过。对待官场职位,他尽忠职守,恪守本分,两袖清风;而对于游玩大自然的景色,为其陶冶高尚、清廉,看待事物皆有独特的看法,也对其自身修养和诺大的胸怀有积极深厚的影响。如《盘窝观笋》:7苦竹惊看几笋抽,满前生意不曾休。信知一部羲爻易,底用寻行数墨求。伞柄竹惊奇的注视着新笋的生长,因为它未曾停止成长的步伐,因此对于自己生前的生命力感到满足。诗人在旅行观景中,恰巧看到了少量的能在艰难环境生存的松竹、竹笋,感到奇怪,便走前去观察竹笋,看到竹笋目前的艰难环境,有感而发。文中的点睛之笔为“苦”一字,竹生来不苦,加一“苦”字无非表达了诗人的惆怅与苦衷,联想到自身的境遇不也是如此吗,为官一生,遭遇诸多的苦难挫折,即使非常为难但还是坚持为百姓谋福谋利,以竹笋比喻成自己,秉性坚贞、高雅、正直,即使遇到这种境遇,仍然要为官清廉像竹子那样坚强存活,即使仕途曲折,不知道何时会被贬官,仍然站好每一次岗位。又如《再雪八首其六》:乌龙山耸处,便合借一区。上忘空中鸢,下忘溪中鱼。颓然依木石,杳杳杂猿狙。对此万山玉,照我胸中珠。在乌龙山高耸的地方,合拢的地方只能见到一处。天上有忘我飞翔的雄鹰,水中有忘我游泳的鱼儿。作者颓废的依靠在石板上,在幽暗的深处听到了猿的叫声。这里有万山千年玉,照亮在心中,此时心中的明珠也明亮了起来。此诗较为鲜明的表达作者高尚的品格,诗中“上忘空中鸢,下忘溪中鱼”,运用了对偶的写法,写明奸臣与清官不当道的场面。雄鹰和鱼儿都有自己的舒适区,而不是一定要联系在一起。此刻奸臣当道,我就要与他们为盟吗。幽暗的地方永远不会光明。而最后一联“玉”与“珠”相联系,表明作者清廉、不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2、抨击社会黑暗的咏物诗林光的咏物诗中,约十余首是写讽刺时代或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的诗歌,也是为了避免统治者或政敌的迫害,不直接以诗来讨论政治,而是通过咏物的方式曲折的斥责,批评朝政。如《灯蛾》:8焦头烂额死灯檠,衣袖频频拂不惊。幽暗几多清寂处,不知何事苦投明。即使焦头烂额也要一头奔往烛台的灰烬里,当它飞到了你的袖子上,即使你拍拍衣袖也不会惊扰到它。其实清幽黑暗的地方,更会显得非常的宁静和安逸,或者纯净,但它却不知道为何事而一直执着勇敢的向明处飞去。这首诗是作者在家中烦恼愁闷时写下的一首诗,想到一生尽心尽责、做事忙的焦头烂额,却不被人认可。充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灯娥”化作诗人,他希望正义的来临,他不希望一直站在黑暗腐朽的帮派里,而是一直渴望着弃暗投明的机会,而不是活在黑暗的空间里,借此来讽刺封建社会黑暗的统治阶级给官员、百姓带来的苦恼、困难。又如《祷雨》:一滴天飘水,雷车仰疾驱。官僚虽有罪,赤子本无辜。忍见苗将槁,翻愁海亦枯。处高卑合听,万口正号呼。天上落下一滴滴雨水,车马前行骑得飞快。官僚可能曾经有过罪过,但不能殃及祸及无辜的百姓。不忍见到还没吐穗的庄稼就要枯萎,还没有造福人民的海水却已经干涸。处于高职可以听到更多的好言好语,“我”也想万口传的尊号立刻呼之欲出。林光写“雨”,其实写的是城里的满城风雨动荡。官员有罪祸不殃民,如今还没吐穗的庄稼就已经枯萎,海水干涸,想必是官员的过错导致天灾。此刻,作者想为民谋利,想要谋取爵号,行使权力谋福。且看这一类表达诗人高尚情操与抨击社会黑暗的咏物诗,可以看出林光为官作风以及为百姓服务的缩影。清廉、正直、对奸臣的不满愤恨等,属于他的为官标签。(三)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人生不如意的咏物诗林光的咏物诗中,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者愿望的诗歌约十余首。或表达自己凄凉遭遇不满而发出的愿望,如《赏牡丹》,也有表达诗人人生愿望的诗歌《吴缙折赠牡丹花因与觅莲栽》《建德县庠菊与芙蓉初放林分教邀赏》《桃花四首其四》等。9如《赏牡丹》:春风何处不繁华,宦况萧条愧此花。暖日烘来娇欲语,淡烟霏处醉笼纱。生成只见天机妙,吟赏翻疑酒量加。诸老洛阳题品后,风光今日又谁家。春风吹拂过的地方,到哪都是万花开放的地方,没有哪儿不美丽的,作者的做官境况却日渐萧条,真是与此处盛开的花朵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甚至感到些许的惭愧,连花儿都活得比我更加的美满。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它娇嫩的似乎在说些什么,远处薄薄的烟气飘散在我的窗纱,远处薄薄的烟气飘散笼罩着让人心生醉意。我的仕途之路如此不顺利,连牡丹也想开口来安慰我,我如此渴望得到赏识,能有一番作为,可是我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又如《吴缙折赠牡丹花因与觅莲栽》:牡丹花好花端好,莲子纤花实更妍。欲识舂陵培植意,花娇实美是天全。牡丹花的花美,美在它的花头。莲花的果实纤实而且颜色鲜艳。如果想要培植的话,花美果实也纤实的岂不是更近人意。由物引申至人,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借体为吴缙折赠的牡丹和寻赏的莲,实体指有才干的人和有德馨的人。表达了诗人渴望有德艺双馨和德才兼备的良人一同共事的美好理想与愿望。再如《建德县庠菊与芙蓉初放林分教邀赏》:秋色迟迟故入冬,芙蓉花对菊花丛。含情不作春姿态,抚景真怜造化工。斜日总和杯酒醉,晚烟轻著绛纱笼。老夫不谢投壶饮,潦倒风前兴颇浓。诗人到了晚年的年纪,就像秋色迟迟不愿入冬一样,诗人也不愿随着时间老去。花园种植着芙蓉和菊花,看到可爱的花儿,雅致的情趣陡然上升。这种花容仿佛春天带来的万物复苏的胜景,感叹大自然的奇特构物神力。到了黄昏,诗人和林分教总要喝上几杯酒,看着炊烟缓缓升起,仿佛被笼罩在一片羽纱之中。诗人从不会拒绝酒的诱惑,反而享受在老年时候醉倒在芙蓉和菊花面前的“我”,因为如此景色,作者的兴致更加浓厚。老年人到了晚年,谁不想享受天伦之乐呢,而作者此时来到建德县,收到好友林分教的邀请赏菊花与芙蓉花,对于偏爱菊花的作者来说,显得乐此不疲。这里的美景好像一幅大自然塑造的山水画显得非常10的春意盎然,这对于正处老年的作者来说显得非常的安逸舒适,还畅饮几杯酒更显作者的高雅雅致。另外,芙蓉与菊花,是高洁,是坚贞,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表现,虽然作者也对逝去的时光表示哀叹,但更多的是表达了诗人的人生理想以及正直的人生愿望。这类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人生不如意的咏物诗中,明确的表达了作者一生的愿景,或想要同德艺双馨的人共事,或晚年时与好友共安享晚年,或为国建树立业等,由此看出作者正直的三观。(四)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的咏物诗林光的咏物诗中,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美好的诗歌大约十余首,集中表达了诗人对某种事物的喜欢所溢出的欢乐之情,例如《立冬后赏菊十首其九》《墨菊》《柏台春雨》等,此类诗歌语言较为朴素简洁,明了易懂,容易突出作者所喜爱的事物。以下诗歌统统为林光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的诗歌。如《立冬后赏菊十首其九》:细卷鹅毛白,中留一点黄。倚栏看不厌,有句入诗囊。菊花开花之后,花瓣就像鹅毛一样白皙,花蕾中间还带着菊黄。身体靠着栏杆,怎么看都看不会讨厌,这种好看的皮囊也是非常值得我去把它用诗歌描绘出来。作者在立冬时节后来到菊花园地,上山欣赏菊花盛开的饱满,怡然自得,心情非常愉快,将菊花的花瓣比喻成美丽白皙的鹅毛,并感叹时间有如此美好的事物,表达作者对菊花的喜好和兴趣。再如《赏牡丹二首其二》:洛阳城里聚金卮,数百年来负赏期。谷雨节催花正好,静观亭下醉何辞。天然绝品难描画,造化凭谁为设施。一咏一觞看未厌,尧夫添得打乖诗。洛阳城里又开始摆设起一堆金制酒器,至今数百年来都有着观赏的时期。谷雨时节催着此时的牡丹花盛开的正是时候,能够静静地在亭下观赏着牡丹醉了又怕什么呢。天然盛开的牡丹可谓绝品,无法进行临摹或描画,牡丹的造化没有11谁能够掌控。为它赞赏或为它歌唱都不会厌烦,我也因此而做了一首花俏的诗。文中巧妙之处在于颔联颈联,颔联中的“绝”,堪称本诗的亮点,牡丹贵为国花,它的高贵之处的确可用“绝”来形容,并且是难以临摹的绝品。而尾联一字“乖”也把诗人对牡丹的喜爱描写的淋漓尽致。写出了牡丹的高洁可爱之处,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较为直接体现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如《再雪八首其八》:爱此元宵雪,纷飞如蜜群。惊跳时漏瓦,密洒似穿云。山近寒威重,天低目送勤。谁分春与腊,万寿祝吾君。又到了冬季雨雪的时候,元宵佳节的飞雪显得更加的可爱,像蜜蜂一样在天空中飞行,偶尔还在屋顶上滑落停住,滑落下来,就像穿过云层一样那么漂亮。由于靠着山峰,所以显得寒气稍微重了点,如今,我已经分不清春月与腊月了,但是我希望把最好的祝福送给你。诗人在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非常多样,有比喻,拟人,对偶,将对雪的喜爱展现的淋漓尽致,将“雪”比喻成成群的蜜蜂;将“雪”比拟成会跳跃的拟人动作;而颈联“山近”对“天低”,“寒威重”对“目送勤”运用了对偶。生活形象的描写了“雪”的形态,美丽与可爱动人之处。如《忆嘉鱼》:江深鱼板响连连,秃尾槎头不足怜。惟问嘉鱼今出未,先生留得杖头钱。江面水深,鱼儿飞跃起来,渔民屠宰鱼儿的声音显得非常的热闹,有的鱼尾已经受伤头已经撞破,但是我并不会去可怜它们。现在只想问嘉鱼哪里有的吃呢,因为我只留钱来买它,甚是喜欢吃这种鱼;诗人通过写“嘉鱼”一物,非常的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寻找自己想要追求的美食,于是侧面烘托出了当地江岸渔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国泰民安的情景,表达诗人对嘉鱼的独宠和喜欢。此外,即使看到鱼儿在砧板上也丝毫不觉得怜惜,这对于作者来说更是深层次体现了美食对作者的诱惑。这类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的咏物诗中,大多是随笔记录,体现了其生活中的部分写真。诗歌中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或是菊花、或是牡丹、或是雪等等,而此类事物的特征更是能代表作者性格的写照。12三、林光咏物诗的艺术特色林光一生博览群书,创作诗集、县志都是其一生的代表作。其咏物诗多以五言、七言绝句为主,诗意颇丰,诗情委婉曲折,写出了明清时代的社会风貌气息,生活记录,官场事故以及人性的变化。其次,运用丰富的多样表现手法;注重环境以及侧面描写;此外,还有借代,借喻手法。(一)丰富的表现手法咏物诗是诗歌丰富多样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而咏物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1。托物言志很多的物种都有其特定的寓意,例如“菊花”“梅”“凤仙花”“柑橘”等物种,林光的咏物诗歌中常常将生活常见的物种表达自己的情感意志。例如:如《对凤仙花》:墙角株株得意时,能红能白看成痴。清秋坐转虚檐日,我亦如花花不知。墙角处有许多美丽漂亮的凤仙花,颜色多样让我看的如痴如醉。清静的秋天到黄昏落日时,从高处到地处,此时我就像花儿一样,但花儿并不懂我的心情。林光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凤仙花”这一物种。就是想表达希望自己像凤仙花一样,能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诗中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羡慕凤仙花的生长环境。三四联,表达了自己非常清楚凤仙花,但是凤仙花并不能像人一样理解诗人的苦。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中并不得意,并没有顺风顺水的官场意志。如《题梅》:春风频剪拂,蓓蕾未全开。更著黄昏月,孤山兴渐来。13
- 版权声明:知知范文网 本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归相应内容作者或权利人所有,本站不对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
- 内容来源:本站所有内容均有网络公开等合法途径整理而来,该资料仅作为交流学习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任何访问,浏览本站,购买或者未购买的人,就代表已阅读,理解本条声明
- 免责声明:内容所标价格,是对本站搜集、整理资料以及本站运营必须费用支付的适当补偿,资料索取者尊重版权方的知识产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