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并行现象对比研究
- 文件大小:93 (KB)
- 文档格式:.doc
文档分类: 英文论文
关于本文
- 本文标题:英汉词汇并行现象对比研究.doc
- 链接地址:https://wk.sbvv.cn/view/21611.html
- 内容摘要:目录 前言 1 一英汉词汇并行的概述 2 ,一,词汇并行的定义 2 ,二,词汇并行现象的主要表现 3 二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英汉词汇并行的主要原因 3 ,一,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导致英汉词汇并行 5 ,二,由于社会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导致英汉词汇并行 5 ,三,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导致英汉词汇并行 6 ,四,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导致英汉词汇并行 6 ,五,由于民族心理的不同而导致英汉词汇并行 6 小结 7 三从认知差异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词汇并行的原因 8 认知的定义 8 ,一,思维模式不同导致选词的差异 9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而导致语言表达的不同 7 四研究英汉词汇并行现象的影响 7 ,一,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7 ,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7 结语 7 英汉词汇并行现象对比研究 刘杏,162521011, 摘要,词汇是人类语言和生活经验的结晶,是组成文章语言的最基本材料,由于英汉两民族在文化差异和思维认知上的不同,对于某些特定词汇的选择也有很大差异。研究发现,英汉两民族在习语,成语以及相应的固定短语方面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绘同一现象的词语有很多。本文通过对这方面语料进行大量的收集和分类,意在分析英汉词汇选择不同的原因及影响。从英汉词汇来分析英汉文化的差异,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和言语交际的融合。 关键词,词汇并行,文化,成语,习语,隐喻,认知,对外汉语教学。 Abstract:vocabulary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language and life experience i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ost basic language materials du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ognitive thinking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choice of some specific vocabulary is also very different。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expressio used to describe the same phenomen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dioms and corresponding fixed phras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different lexical cho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collecting and classifying a large amount of corp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rough studying the phenomen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s parallelism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lexical parallelism Culture Idioms。 Idioms Metaphor Cognitiv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前言 词汇是人类语言和社会经验的结晶,是文章语言的最基本材料。英汉民族由于地域差异,文化认知角度的不同,对于词汇选择也有很大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交流也越来越紧密。汉语热现象也更加火爆,研究英汉词汇并行现象有利于留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减少更多语言偏误的发生。通过对英汉固定表达差异的研究对比,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能更好的促进英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一英汉词汇并行的概述 ,一,词汇并行的定义 所谓词汇并行,就是指英语和汉语在描述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时,所选词汇和表达方式不同,但却能在意思上达到一致的一种语言表达。研究发现,这种词汇并行现象在习语,惯用语等形象语言上尤为突出。譬如,汉语里常说的胆小如鼠在英语中也能找到类似的词语,如astimidasarabbit或chichenhearted。即,胆小如兔或胆小如鸡,,二者虽在形式表达和喻体选择上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并行的。都是用来形容人性格胆小,两者是可以互译互通的。再如,汉语里的倾盆大雨通过夸张的比喻来形容雨势的猛烈。同样,在英语里也能找到相应的表达,即raincatsanddogs字面意思,,下猫和狗,,其实它的通俗表达也是指倾盆大雨,两者所选词汇表达字面意思大相径庭,可语义上却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类似的词语表达还有很多,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具体表现将会在下一部分展现出来。 ,二,英汉习语并行现象的主要表现 习语,是人类在长期劳动中总结出来的语言精华,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主要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格言等。由于英汉民族地域文化和思维认知的不同,习语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将列举一些实例。 例如,力大如牛,asstrongasahoe,落汤鸡,likeadrownedratasoddensheep,害群之马,blacksheep,,爱财如命,skinafleaforitishide,拦路虎,alionintheway,狐假虎威,assinthelionisskin,一贫如洗,aspoorasachurchmouse,趁火打劫,fishintroublewater,打草惊蛇,wakeasleepingdog,对牛弹琴,castpearlsbeforeswine,说曹操曹操到,tal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如履薄冰,asiftreadingoneggs,,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狗窝,EastorWestthereisnoplacelikehome,,挥金如土,spendmoneylikewater,吃饭像只猫,eatlikeabird,。 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英汉词汇并行的主要原因 文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英汉两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民族心理等的不同。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文化环境所形成的习语也各具鲜明的民族特色。研究英汉习语表达的不同,应该仔细从英汉两民族的民族特性出发,探究其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使研究得到正确的理解与应用。下面将就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导致英汉词汇并行 地理环境,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地域文化,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英两国无论是在自然条件还是气候方面也迥然不同。因此在语言表达,词汇选择上也呈现了较明显的地域特征。 从地理条件来看,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多以陆地为主,地形复杂多样,这也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农耕文化提供了便利,中国自古以来都以农耕经济为主,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提出了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在劳动人民的眼中,土地就是生命的化身。在选词造句上多是跟陆地生物有关多与农业经济接轨。而英国则是一个典型岛国,多海洋,这就为英国的航海渔业造船业等提供了殷实的地域条件,因此人们由于长期受海岛生活的影响,语言也多与海上生物航海事业和水有关,从他们常用的习语,谚语表达就可以看出。例如,汉语用挥金如土来隐喻花钱无度,极度挥霍。同样,在英语里也能找到与此意义相通的习语。即spendmoneylikewater汉语用土来隐喻花钱无度,正是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土地的依赖,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的体现。而英语用水来隐喻花钱无度尽管两种语言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喻体也不同,但却能在语义上达到一致。再如,汉语成语九牛一毛,英语却用adropinthebucket,字面意思沧海一粟,。两种语言,虽然所选喻体不一样,但是都是用到了夸张的表达,语义上都是比喻微不足道的意思。汉语用牛饮来比喻酒量大,喝酒狂野的人。英语中同样能找到类似的词语表达,即drinklikeafish,喝水如鱼儿,也是用来比喻大口喝酒,豪饮,狂饮的意思。汉语用牛来隐喻喝酒狂野的人,是因为中国长期受农耕经济的影响,牛是劳动人民必不可缺的劳动工具,牛力气大自然饮水量也大。而英国是以航海业和渔业为主的国家,长期接触的生物也多与鱼类有关。鱼离不开水,所以选词表达也多与海上生物挂钩。汉语用趁火打劫来比喻在情况最危急的时刻,趁机侵犯他人的权益。同样英语里也有类似的表达,即fishintroublewater,字面意思浑水摸鱼,,两者采用不同的喻体来隐喻,但是意思都表示在情况危急时,从中谋取他人利益。汉语用火是由于受传统农耕经济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都是靠刀耕火种来维持生计。同时,火是劳动人民用来做饭的工具。而英国长期靠海来维持生活,自然离不开水。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主要还是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从英汉两国的气候差异来看,中国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类型也比较复杂多样,显著地季风气候和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并行。但同时因地形多样,气候也较复杂。而英国属于典型的岛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同时因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四季温差不是很大。受气候的影响,两国的植被,经济作物,动物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两国人民由于接触物种的不同,思维认知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或多或少都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英汉两民族在习语,惯用语表达方面也有不同。例如,汉语用雨后春笋,英语用likemushroomsafterrain,字面意思雨后蘑菇,。都是用来隐喻新鲜事物大量的涌现出来,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两种语言所选用的喻体不一样,形式表达也存在差异,但语义上却是相近的,并行的。汉语之所以用竹子来隐喻新鲜事物,是因为中国生产竹子,且竹子的生命力比较旺盛生长迅速。人们在初春时节能够收获到大量的嫩竹。而英国用mushrooms,是由于英国长期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全年气候温暖湿润,为蘑菇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因此,英国盛产蘑菇。这就是习语选词不同的来源。 ,二,由于社会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导致英汉词汇并行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通常包括社会礼仪民俗节日乃至封建迷信等。英汉民族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在思维认知和语言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动物认知上,也有较大的分歧。譬如,汉语用爱屋及乌来隐喻爱一个人而连帯的关心爱护与他有关的人或物。英语则用lovemelovemydog,爱我就爱我的狗,,两者所选喻体虽然不同,但隐喻含义是一致的。中国人对狗的认知,多含贬义成分。例如,狗仗人势狗屁不通人面狗心狗眼看人低甚至对于那些地位低下,不招人待见的人称呼也多与狗挂钩。例如,狗蛋走狗等。然而,在英国人对狗的认知则多是褒义的。英国人喜欢养狗,把狗视为人类最忠实可爱的朋友。譬如,幸运儿luckydogagaydog(一个快乐的人,aslikeadogwithtwotails,非常开心,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英国人多把狗与人作比,认为狗的地位是极高的。其次,汉语用力大如牛来隐喻人的力气很大,英语则用asstrongasahoe(力大如马,。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农用工具也不同,中国是传统的农耕国家,生产生活离不开牛。而英国习惯用马拉车,对于马的崇拜意识与中国对牛的敬畏意思是相近的。另外,汉语习惯用胆小如鼠来隐喻胆小,英语则用astimidasarabbit(胆小如兔,。中国人对鼠的认知通常是贬义的,厌恶的。因为老鼠总是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且通常都是夜间活动,又是专门偷粮食的罪魁祸首。在中国人的眼里,老鼠都是贪生怕事的形象代表。而英国人有狩猎的传统习惯,兔子常被作为狩猎的最佳之选。兔子本身性格温顺柔和,在英国人的认知观念里,兔子常常被认为是胆小的象征。 由于英汉民族社会风俗习惯的不同,英汉两国在计量单位的表达上也有差异。例如,汉语习惯用两,英语则善于用打。因此,汉语习语半斤八两和英语习语sixofoneandhalfadozenoftheother两者都隐喻彼此相当,不分高下的意思,多含贬义,。,郭益凤翻译中的英汉词汇语义对比研究黑龙江大学,学位论文,黑龙江,2002年,第15页。,其次,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英汉两民族在一些生活习语表达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譬如,汉语鱼米之乡,英语的表达是landofmilkandhoney汉语用鱼和米来代指中国的饮食习惯,是由于中国的气候环境适合鱼和米的生长,人们日常饮食以鱼米为主。而英语用milk和honey来代指英国的饮食习惯。是由于英国是以面食为主的国家,生活多以面包牛奶为主。汉语小菜一碟在英语中表达为apieceofcake,一块蛋糕,,同样是由于英汉两民族饮食习惯的差异导致。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导致英汉词汇并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历史文化发展的气息。英汉民族由于地域不同,文化渊源不同,所孕育的历史文化也有差异。英汉习语词汇的发展也附带着各民族的时代气息,积淀了文化的时代内涵。其中主要包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以及民间传说等。例如,汉语习语杀鸡焉用牛刀隐喻为小题大做。在英语中也能找到与此相对应的习惯表达,即breakabutterflyonthewheel,把一只蝴蝶压死在车轮底下,用来比喻小题大做,喻义与杀鸡焉用牛刀意义是一致的。从两者的喻体对比来看,汉语的牛刀体现了中国还处于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以传统的刀耕火种为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比较滞后。而英语里的wheel(车轮,,则从侧面折射出了英国已经从传统的农耕社会进入机器大生产的先进工业化社会。从这一英汉习语的对比中,可以折射出英汉两国历史发展的的时代特征。,郭益凤翻译中的英汉词汇语义对比研究黑龙江大学,学位论文,黑龙江,2002年,第15页。 尽管英汉两民族历史渊源不同,孕育文化的土壤也不同,但是在有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汉语成语挑拨离间用来形容在他人背后恶意散布谣言,污蔑中伤他人,搬弄是非,出自官场现形记。而英语习惯用TrojanHoe(特洛伊木马,来隐喻经常喜欢在内部搞破坏的人或事。特洛伊木马与特洛伊战争有关。,黄丽凡英汉文化与差异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12期总第193期,与此故事相关的成语还有HelenofTroy(红颜祸水,,相传在特洛伊战争中,是由于主人公海伦导致了特洛伊城的沦陷,因此用海伦的名字来隐喻灾祸。同样汉语也有与红颜祸水相关的故事,人们常常用妲己来比喻红颜祸水,说她是蛇蝎美人,是导致商纣王淫乱成性的罪魁祸首。从这两个习语表达中可以看出英汉两国由于历史事件的不同,所选用的喻体也存在差异。 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导致英汉词汇并行 宗教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孰轻孰重的影响。因此,在某些习语表达上都有各自的宗教色彩。中国文化主要受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与此有关的习语比比皆是。例如借花谢佛普度众生魔高一丈,道高一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成语数不胜数。而英国长期以来深受希腊罗马和基督教的影响,习语多与上帝和圣经有关。例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Godtempethewindtothesholamb(天无绝人之路,。Gotohell(下地狱,Godblessyou!,上帝保佑,。,王文静杨秀茹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英语教研组,等习语多与上帝有关,在西方上帝被视为天主,与中国的佛祖是一致的。 英汉习语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在某些习语表达上也存在差异。英语习语表达多与基督教和圣经有关。例如,汉语一贫如洗用英语表达为aspoorasachurchmouse即贫穷得犹如教堂里的老鼠。英语里强调教堂正是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正是由于教堂的繁华和辉煌才没有粮食的遗漏,所以教堂里的老鼠是缺乏吃食的。还有英语putnewwineintobottles,即旧瓶装新酒,用来比喻用旧的形式去表现新的内容。就出自新约。马太福音第九章。这也是受基督教影响的表现。再如英语Nocomingtoheavenwithdryeyes,译为眼无泪水,难进天堂,。中的heaven正是受西方基督教神学观念的影响。然而汉语习语表达则多数受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例如,汉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英语翻译为manproposesgoddisposes就是受道家思想得影响。注重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做事要正确处理好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而英语中用的是上帝是受基督教的影响。例如汉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典型的佛教思想,讲求因果报应。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宗教信仰对英汉习语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因此对于这一方面的习语翻译要多从双方得信仰方面去深究不能只看表面含义。 由于民族心理的不同而导致英汉词汇并行 不同的民族,所处地域环境不同,孕育文化的土壤不同,因而导致不同民族的心理取向也有分歧。导致在某些习语惯用语表达上也存在差异,例如,汉语拦路虎用英语表达为alionintheway。汉语用虎而英语用lion两者喻体不一样,但是隐喻的内容是一致的。在中国,老虎常被视为百兽之王,是勇猛,威武的象征,中国人对于老虎是既敬畏又恐惧的心理。而在西方国家,则习惯把狮子看作百兽之王,认为狮子是动物之首。中国人常说猛虎出山虎虎生威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英语中则多与狮子有关,例如,thelionhearted,勇气可嘉,sociallion,社会名流,asboldasalion,勇猛如狮,等。,肖薇从文化差异看英汉习语翻译合肥农业大学,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另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不同民族对于某种动物的联想的心理认知也有差异。龙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作为中国的图腾,是祥瑞和威严的象征。中国帝王被称为龙子,与龙有关的词一般都是褒义词。例如,龙马精神飞龙在天龙凤呈祥望子成龙一世龙门等。然而在西方龙则被视为是恐怖邪恶的象征,对于龙的联想义几乎都是不好的。例如,汉语望子成龙用英语翻译为havegreatambitioforoneschild。 小结, 以上内容通过从英汉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来分析对比英汉习语成语以及某些固定短语表达的差异,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探究英汉民族背后的文化内涵。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与语言密切相关,习语的表达承载了英汉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语言依赖文化而存在,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文化土壤的孕育,语言与文化骨肉相连,密不可分。从英汉两国语言表达中反映了英汉民族不同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折射出了英汉民族的价值取向。从这些文化差异中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应该从辩证客观的角度去继承与发扬优良的本民族文化,积极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更好的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英汉两民族的语言得到更好的互译互通,减少更多语言表达偏误的发生。 从认知差异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词汇并行的原因 认知的定义, 认知一词译自英语congnition。英语cognition最早是指承认父子关系的法律用语,后用于心理学哲学等。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对cognition的释义为,1。[哲],与情绪意志等相对而言的,认识,认知行为,认知能力,2。认识的结果,感知,感觉,概念,直觉。,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增补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79。,辞海对认知的释义是,译自英语cognition,即认识,在现代心理学中通常译作认知。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包括知觉记忆学习言语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过程。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认知活动是人对外界信息进行积极加工的过程。,...
- 版权声明:知知范文网 本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归相应内容作者或权利人所有,本站不对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
- 内容来源:本站所有内容均有网络公开等合法途径整理而来,该资料仅作为交流学习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任何访问,浏览本站,购买或者未购买的人,就代表已阅读,理解本条声明
- 免责声明:内容所标价格,是对本站搜集、整理资料以及本站运营必须费用支付的适当补偿,资料索取者尊重版权方的知识产权,谢谢!